對于老南京人來說,大年初一早上必飲屠蘇酒。宋朝王安石后退居江寧,他曾在詩中詠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此習俗始于南朝,千百年來,南京人一直飲用,而且形成一套規制:日升之時,面向東方“自少至長次第飲之”,即年少的先飲,年長的后飲。

陳濟民等人編著的《金陵掌故》中,就記載了老南京有喝節令酒的風氣。而在著名作家葉兆言看來,南京人永遠有一種浪漫主義精神,愛喝酒,愛在不同的節令,喝不同的酒。具體來說,就是在端午喝菖蒲酒,在重陽喝菊花酒,到了新年喝屠蘇酒。與南京人的性格相仿,這些酒的制作不太難,共同點都有些像藥酒,而屠蘇酒是在酒中加東西泡制而成。

民國潘宗鼎《金陵歲時記》中記錄了唐朝孫思邈研制的屠蘇酒方,曾在南京廣為流行:赤木桂心七錢五分,防風一兩,菝葜五錢,蜀椒、桔梗、大黃各五錢七分,烏頭二錢五分,赤小豆十四枚,將其共研為末,以三角絳色袋裝好,除夕夜懸井中,初一清晨取出,放置酒內,煎四成沸即成。

屠蘇酒須在大年初一早晨飲用,作為孔夫子的后人,《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就在南京喝過屠蘇酒,他留下的詩句,“疊飲屠蘇杯,圍爐循俗例。”因為飲屠蘇酒有一套傳統的喝法,喝酒時要面朝東方,年少的先飲,年長的后飲,取旭日東升蒸蒸日上之意,孔尚任詩中的俗例就是這種飲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