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

榛樹,屬樺木科()榛屬()植物,【別名】山板栗、尖栗、棰子等。在世界范圍內榛屬有約20個品種,分布于亞洲、歐洲及北美洲;在中國境內有8個種類2個變種,分布于東北、華東、華北、西北及西南地區。榛樹是果材兼用的優良樹種。榛子,榛樹的果實,形似栗子,外殼堅硬,果仁肥白而圓,有香氣,含油脂量很大,吃起來特別香美,余味綿綿,因此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堅果類食品之一,有“堅果之王”的稱呼,與扁桃、核桃、腰果并稱為“四大堅果”。

苦櫧

苦櫧(zhū),所屬植物界,殼斗目、殼斗科,其壽命非常長,葉常綠,枝葉對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抗性很強。苦櫧子屬一種天然林木苦櫧的野果,可做成苦櫧豆腐食用,但苦澀味較重。小時候放學時在樹下尋找,高處用石頭打落,也不知打破多少人家房瓦。

青鉤栲

【別名】格氏栲、赤枝栲、吊皮錐。科:殼斗科。高可達40米,胸徑1.5米。樹皮裂成長條狀,固著或遲落,枝葉無毛,葉片卵狀披針形,全緣或頂部有2~4對鋸齒。殼斗連刺直徑6~8厘米,刺長2~3厘米。堅果單生,密被褐黃色絨毛。果實如苦櫧般大小,成熟自然落地,其果實富含淀粉,香甜可口,有“小板栗”之稱。

青岡櫟

【別名】紫心木、青栲、花梢樹、細葉桐、鐵櫟。科:殼斗科;屬:櫟屬。為常綠闊葉林重要組成樹種,性耐瘠薄,喜鈣。青岡櫟是殼斗科的常綠喬木,五月開黃綠色花,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細長下垂。堅果卵形或橢圓形,生于杯狀殼斗中,十月成熟,可制豆腐或釀酒。

鉤栲

【別名】鉤栗、藏采、硬葉櫟、大葉錐栗、猴栗、大葉青柴、青葉櫧等。【科】殼斗科;【屬】栲屬。種子含淀粉25—30%,可做豆腐食用或釀酒。總苞近球形,熟時規整4瓣裂,連刺直徑5—8厘米;苞片針刺形,密生,長1.5—2.5厘米,基部結合成刺軸,黑褐色。總苞內有1個堅果,寬卵形,直徑2-2.8厘米,高1.5-1.8厘米,密生褐色絨毛。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桐油子

性味歸經:甘辛,寒,有毒。功效:探吐風痰,外用治疥癬,臁瘡,湯火傷,凍瘡皸裂。治化膿性炎癥,闌尾炎,膽囊炎,扁桃體炎。桐油是一種優良的帶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輕、光澤度好、附著力強、耐熱、耐酸、耐堿、防腐、防銹、不導電等特性,用途廣泛。年幼時常將桐油子放入火中烤熟,奇香無比,食之頭暈嘔吐。

杜梨

【科屬分類】薔薇科梨屬

【中文別名】棠梨、海棠梨、野梨子、土梨、狗屎梨、豆梨、鹿梨、鐵梨樹、小澀梨、糖喱子、鳥梨等

【拉丁學名】

【英文名稱】Bean Pear

【地理分布】華北、西北、長江中下游流域及東北南部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高3—5米;小枝幼時有絨毛,后脫落。葉片寬卵形或卵形,少數長橢圓狀卵形,長4—8厘米,寬3—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有細鈍鋸齒,兩面無毛。傘形總狀花序有花6—12朵;花序梗、花柄無毛;花柄長1.5一3厘米;花白色,直徑2—2.5厘米;萼筒無毛,萼片外面無毛,內有絨毛;花柱2,少數3,無毛。梨果近球形,直徑1—1.5厘米,褐色,有斑點,萼片脫落。花期4月,果期8—9月

【果實性味】性寒,味甘酸澀

【果實用途】生食、熟食、泡酒、釀酒等

【注意事項】性寒

莢蒾

【別名】酸湯桿、苦柴子【功能主治】疏風解毒;清熱解毒;活血。主風熱感冒;疔瘡發熱;產后傷風;跌打骨折。其根、枝、葉可入藥。夏秋采集,曬干或鮮用皆可。果澀、微苦。

山丁子

【別名】山丁子、山定子、林荊子;科屬:薔薇科()蘋果屬( Mill.)。花為白色或淡紅色,果實近球形,紅色或黃色,味酸而澀。

火棘

【別名】火把果、救軍糧、救兵糧、救命糧、赤陽子、紅子、豆金娘、水搓子、木瓜子。學名: 科屬:薔薇科火棘屬常綠灌木。火棘果實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多種礦質元素,可鮮食,也可加工成各種飲料。火棘樹形優美,夏有繁花,秋有紅果,果實存留枝頭甚久,在庭院中做綠籬以及園林造景材料,在路邊可以用作綠籬,美化、綠化環境。

油茶花

【別名】茶子木花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子宮出血;燙傷。油茶樹開花季節拿著吸管在花中吸蜜,比蜂蜜甜多了,環保又營養。

茶耳

茶耳.又稱茶掛.茶掛顧名思義是長在油茶樹上的一種葉子. 茶耳應該是茶樹葉的變態體,(茶泡應該是茶子(果實)的變態體)色白(有的微紅)形狀像油茶樹葉,但特別厚,味甜,松脆,很爽口. 生長在油茶樹上的一種嫩葉.它長得白嫩晶亮,胖乎乎的,是生在茶樹新枝上,一般以樹腰上的新枝為多.可以吃.

茶泡

茶泡,是油茶樹果實的一種變態體。茶泡是茶子(果實)的變態體。色白,有的微紅,看起來肉呼呼的,形狀像不規則的桃子,可以食之,果肉特別厚,味甜,松脆,很爽口。

野山楂

【別名】山楂子、山楂、紅果子、小葉山楂、南山楂、牧虎梨、浮萍果、大紅子。野山楂個小,沒什么果肉。

預知子

【科屬分類】木通科

【中文別名】八月炸、牛腰子果、六月瓜、小八瓜、哪瓜、黃狗腎、木王瓜、八月果、野人瓜、刺藤果、牛懶袋果、預知子、燕蓄子、畜蓄子、拿子、土香蕉等

【拉丁學名】aub

【地理分布】分布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廣東、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陜西等地。

【形態特征】落葉木質纏繞灌本,長3-8m。樹皮黃褐色,分枝圓柱形,莖、枝都無毛。掌狀復葉。花單性,雌雄同株,為簇生葉腋的傘房花序,近肉質。果紫色,長圓形,先端鈍圓,長7-9cm。花期4-5月,果期6-10月

【果實性味】性微寒,味香甘

【果實用途】生食、做湯、制作蜜餞等

黃瑞木

【別名】烏珠子、楊桐、雞仔茶、黃板叉木。果實成熟紫黑或紅黑,味甜,多吃嘴巴變紫色。

南燭

【科屬分類】杜鵑花科越橘屬

【中文別名】烏飯樹、西燭葉、烏米飯、米飯樹、烏飯子、苞越桔、沙沙面、零丁子、黑飯草、康菊紫、大禾子、稱桿樹、米碎子木、飯筒樹、染菽等

【拉丁學名】

【英文名稱】

【地理分布】中國南部各省,以華東、華南為主

【形態特征】南燭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叢中,為常綠灌木。夏日葉色翠綠,秋季葉色微紅,萌發力強,喜光耐旱、耐瘠薄。葉革質,橢圓狀卵形、狹橢圓形或卵形。漿果球,成熟時紫黑色,直徑約5mm,萼齒宿存,內含白色種子數顆,花期6~7月,果期8~9月

【果實性味】性平,味酸甘

【果實用途】生食、制作飲料、香料、釀酒。

成熟果實甘甜,常常吃的滿嘴發黑。酸酸甜甜的滋味,那感覺至今回味,無法忘懷。。。。。。

赤楠

【別名】牛金子、魚鱗木、赤蘭、石柃、山石榴、瓜子柴、山烏珠、細葉紫陵樹、細子蓮、赤楠蒲桃、瓜子木、假黃楊。漿果卵圓形,徑6-10mm,成熟時紫黑色,頂端冠以宿存萼檐;內有種子1顆。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桃金娘

【科屬分類】桃金娘科桃金娘屬

【中文別名】崗稔、山稔、多蓮、當梨根、山旦仔、稔子樹、豆稔、烏肚子等

【拉丁學名】

【英文名稱】

【地理分布】中國南部各省,兩廣地區極為常見

【形態特征】為矮小常綠灌木,高1~2米,葉對生,葉柄短,4~6mm,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結紫色漿果,漿果球形或卵形,布滿枝頭,直徑可達1.4cm,頂上有宿存的萼片,狀似乳頭,花期5~7月,果期7~9月

【果實用途】生食、制作飲料、釀酒

【注意事項】果實半生熟的時候不能多吃,否則會大便困難

繅絲花

【科屬分類】薔薇科薔薇屬

【中文別名】刺梨、茨梨、文先果、送春歸、團糖二、木梨子等

【拉丁學名】Rosa

【英文名稱】 Rose

【地理分布】我國華南、西南地區,貴州、云南為多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高約1米。多分枝,遍體具短刺,刺成對生于葉之基部。葉互生,單數羽狀復葉,著生于兩刺之間;葉柄長1.5~2.5厘米,具條紋;托葉線形,大部連于葉柄上,邊緣具長尖齒及緣毛。果實偏球形,被有密刺,成熟時為黃色,內含多數骨質瘦果,卵圓形,先端具束毛。花期4~7月

【果實性味】性涼,味甘酸微澀

【果實用途】生食、果汁、果醬、果酒、果脯、糖果、糕點等

【注意事項】性涼,平素脾胃虛寒,胃脘冷痛,慢性腹瀉者,勿食為妥

菝葜[BáQiā]

【別名】金剛刺、金剛藤、烏魚刺、鐵菱角、馬加勒、筋骨柱子、紅燈果、金剛根、金剛骨、山梨兒、鐵刷子、鐵菱角、金剛刺、金剛頭、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力、溝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馬甲、硬飯頭、冷飯頭、龍爪菜、普貼、雞肝根、路邊刷、鱟殼刺、鐵刺苓、飯巴鐸、冷飯巴、金剛鞭、馬鞍宮、馬加刺兜、馬加勒。春季常見,嫩芽可吃,嫩滑微澀。菝葜的果實,味澀微甜,不太入口,夏秋有。

勾兒茶

【別名】牛臠子、鐵包金、烏梢蛇;功效:祛風濕,活血通絡,止咳化痰,健脾益氣。治風濕關節痛,腰痛,痛經,肺結核,瘰疬,小兒疳積,肝炎,膽道蛔蟲,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蕉芋

【別名】澳洲曇華、芭蕉芋、食用美人蕉、食用蓮蕉、食用曇華、粉芋、葛芋、旱芋、藕芋、姜芋、旱藕、蕉藕。開花時摘下來,可以吸到里面的花蜜,甜甜的,就像甘露一樣!

賴葡萄

【別名】金鈴子,和苦瓜同屬于葫蘆科、苦瓜屬植物,但不同種.籽裹著的外皮鮮紅且比較甜。

毛桃

落葉喬木,高達10米,樹皮光滑,暗紫紅色枝纖細,上展,紫紅色,幼時無毛。葉片狹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近基部最寬,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兩面均無毛葉柄纖細,早落。花單生,先于葉開放;花梗極短,無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淡粉紅色或白色;基部具短爪;雄蕊約30枚,長短不等,長與花瓣近等或稍短;花柱線形,稍長于雄蕊,基部被柔毛.子房密被柔毛。果實球形,先端圓鈍或微尖,稍黃色,密被短柔毛;果肉薄,干燥,離核性;花期3-4月,果期8月。

紅豆杉果

功效: 利尿消腫、治療腎臟病、糖尿病、腎炎浮腫、小便不利、淋病等。 溫腎通經、治療月經不調、產后瘀血、痛經等到有效的功效。

羅漢松果

羅漢松,常綠小喬木,樹皮暗灰色,鱗片狀開裂;主干挺直,枝條平展而密生。葉螺旋狀互生,條狀披針形,兩面中肋隆起,表面濃綠色,背面黃綠色,有時具白粉。4~5月開花。種子核果狀,卵圓形,熟時呈紫紅色,似頭狀,種托似袈裟,全形如披袈裟的羅漢,故名"羅漢松"。

冷飯團

【別名】大鉆、黑老虎、過山龍藤、紫根藤、十八癥。聚合果近球形,直徑6~10厘米,熟時紅色或黑紫色。

沙棘

【別名】醋柳、黃酸刺、酸刺柳、黑刺、酸刺

映山紅

【別名】杜鵑、紅杜鵑、滿山紅、清明花、清時花、山歸來、山石榴,花可吃,味酸酸的甜甜的。

葡蟠

【別名】谷皮葉,紙皮,藤紙皮,尖葉楮皮,小構樹,女谷。用途:能清涼解毒,治跌打損傷,腰痛。果熟甜。

寒莓

【別名】寒刺泡、山火莓、豈陳晃、水漂沙、大葉漂、喬果、踏地楊梅、貓兒扭、虎腳扭、過江龍

茅莓

【別名】天青地白草、紅梅消、三月泡、蛇泡簕、虎波草、薅秧藨、黑龍骨、紅瑣梅、過江龍、倒筑傘、薅秧泡、牙鷹竻、倒生根、毛葉仙橋、虎波草、布田菠草、播田花、乳癰泡、鷹爪竻、種田蒲、細蛇(乙水)、小還魂、五月藨刺、龍船藨、紅花脬竻、兩頭粘、五月紅、陳刺波、草楊梅、仙人搭橋、薅田藨、夢果子。

懸鉤子

【科屬分類】薔薇科懸鉤子屬

【中文別名】山莓、覆盆子、三月泡、四月泡、夢子、山拋子、刺葫蘆、吊桿泡、薅秧泡、饅頭菠、高腳菠、龍船泡、牛奶泡、樹莓、泡兒刺等

【拉丁學名】 Linn

【英文名稱】

【地理分布】廣泛分布在我國除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各省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高1—2米,小枝紅褐色,有皮刺,幼枝帶綠色,有柔毛及皮刺。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9厘米,寬2—4.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帶心形,不分裂或有時作3淺裂,邊緣有不整齊的重鋸齒,兩面脈上有柔毛,背面脈上有細鉤刺。聚合果球形,直徑1—1.2厘米,成熟時紅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果實性味】性溫,味甘酸

【果實用途】生食、熟食、制飲料、釀酒

空心泡

【別名】薔薇莓、七葉飯消扭、三月泡、白花三月泡、劃船泡、龍船泡、倒觸傘 【種名】:空心泡 【學 名】: 【別名】: 薔薇莓 【科】:薔薇科【功能主治】清熱、止咳,止血,祛風濕。用于肺熱咳嗽、百日咳咯血,盜汗、牙痛,筋骨痹痛,跌打損傷;外用治燒燙傷。喜生于腐殖質豐富的林緣或山坡地。果可食。根、葉可藥用。

桑葚(sāng shèn ),為桑科落葉喬木桑樹的成熟果實,桑葚又叫桑果、桑棗,農人喜歡其成熟的鮮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們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質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每年4-6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洗凈,去雜質,曬干或略蒸后曬干食用。

五味子

【別名】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壯味,五味,南五味子,南五味,北五味子,北五味,華中五味子,面藤子,血藤子。

野饅頭

學名不詳,味道都忘了。

地瓜藤

【科屬分類】桑科榕屬

【中文別名】地石榴、地枇杷、地膽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土瓜、過江龍、野地瓜等

【拉丁學名】 Bur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貴州,四川,等西南及華南地區。

【形態特征】單葉互生;葉柄長1~2厘米;托葉2片,錐形,先端尖,全緣;葉片卵形、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約3~6厘米,寬2~4厘米,先端鈍尖,邊緣具波狀鋸齒,基部圓形或心臟形,上面綠色,具剛毛,下面較淡,葉脈有毛。隱頭花序;花單性,多數,雌雄花均著生于囊狀肉質花序托內;花序托扁球形,紅褐色,生于匍枝上而半沒于土中。皮果小。花期4~5月

【果實性味】性寒,味微甘

【果實用途】生食

燈籠果

【別名】秘魯苦蘵、小果酸漿。果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后呈黃綠色,完全成熟后呈紫紅色。長在一種小矮植物上,摘時得選外面那個皮是黃或暗色的,那就熟了,否則不好吃。可敗火,一般用紅色的味極苦,泡水喝,消炎,利尿。

算盤子

【別名】:算盤珠、野南瓜、果盒仔、金骨風、山金瓜、臭山橘、饅頭果、獅子滾球、橘子草、蟬子樹、西瓜樹、集合草、血泡木。干種子含油約20%。沒吃過。

【別名】佳子、山荔枝、水荔枝、野荔枝、野梅子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米,樹皮淡灰色,成不規則的薄片狀剝落;幼枝有細毛,后脫落,有硬刺,刺長5—30毫米。葉卵形或倒卵形,長3—12厘米,寬3—7厘米,頂端銳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3裂,幼時兩面有毛,老時僅背面沿主脈上有細毛。花排列成頭狀花序,單生或成對腋生。聚花果近球形,紅色。花期6月,果然期9—10月。

菱角

【別名】芰、水菱、風菱、烏菱、菱角、水栗、菱實、芰實、菱實,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實,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食用,亦熬粥食。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味甘、平、無毒。具有利尿通乳,止消渴,解酒毒的功效。

杠板歸

【別名】河白草、蛇倒退、梨頭刺、蛇不過、犁頭刺藤、老虎利、雷公藤、霹靂木、方勝板、倒金鉤、烙鐵草、倒掛紫金鉤、犁尖草、括耙草、龍仙草、魚尾花、急改索、退血草、虎舌草、有竻犁頭草、利酸漿、攔蛇風、有刺糞箕篤、犁頭藤、三角藤、有竻火炭藤、大猛腳、五毒草、火輪箭、貓爪刺、蛇牙草、南蛇風、老虎刺、貓公刺、白大老鴉酸、杠板歸、豆干草、酸藤、降龍草、蛇見退、水馬鈴、芽葉蓼、有刺犁頭藤、蛇咬草、蛇王藤、串心草。葉子可吃,味道酸酸的,把葉子揉爛還可消炎,治無名腫毒。

茅草根

【別名】茅草根、白茅根 、茅根、蘭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花茅根、地節根、茅草根、堅草根、甜草根、絲毛草根、寒草根、白茅根 。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田邊較多,咀嚼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