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李戴的冠是帽子的意思,是指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把這一方涉及的過程安插給那一方,比喻認(rèn)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shí)。

吃酒在現(xiàn)代的意思_吃酒是什么詞_吃酒的意思

張冠李戴出處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張冠李戴典故

為什么非得拿姓張、姓李的人來說事呢?各種辭書都沒有解釋清楚,僅僅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明人田藝蘅所著《留青日札》中有一篇《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因此就把“張冠李戴”的出處安在了田藝蘅頭上,可是人家田藝蘅明明說“諺云”,可見在他之前早就有了這個說法,田藝蘅只不過轉(zhuǎn)述“諺云”而已。如此不求甚解,真是典型的“張冠李戴”!

其實(shí),這個成語出自武則天時的俗語“張公吃酒李公醉”,記載在張鷟的《朝野僉載》一書中:“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是武則天最寵愛的面首,此時,李姓王朝已經(jīng)易姓,武則天改國號為周,篡奪了李姓的天下,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也被廢黜。

“張公吃酒李公醉”這句當(dāng)時的民謠,張鷟解釋為“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這種解釋沒有任何道理;“張公吃酒李公醉”一語非常刻薄,是諷刺李顯無法撼動母親的地位,奪回李姓的天下,在陪伴母親飲酒的宴會上,那邊廂“二張”飲酒飲得興高采烈,這邊廂李顯獨(dú)自一人悶悶不樂,懷有無限的心事,悶酒喝著喝著就喝醉了。這才是“張公吃酒李公醉”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