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可以泡水喝的嗎
黃連可以泡水喝的嗎
中醫認為,中藥黃連藥性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長的就是清胃熱、瀉胃火。那么黃連可以泡水喝的嗎,下面來具體了解一下。
目錄
1黃連可以泡水喝的嗎
黃連里面含有的主要是藥物的成分的,一般是屬于的中成的藥物的,基本上對于的身體是沒有什么的副作用的。之后需要進行的補充的一些的健康的食材飲食的。尤其是黃連泡水的話對于的他的營養價值喝用藥價值沒有任何的影響的。平時需要注意的黃連的使用的方法的,因為是比較的好的保健的產品的,具有很好的排毒,有助于的消化腸道,促進身體內的血液循環等功效的。
2黃連的副作用
中醫認為,黃連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應忌用。并且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也應慎用。正如《本草綱目》記載:“黃連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濕,中病即當止,豈可久服,使肅殺之令常行,而伐其生發沖和之氣乎?”
現代研究表明黃連有效成分為小檗堿,小檗堿的治療量相當安全,副作用也很少,最嚴重的副作用為心臟毒性,在臨床可出現急性心源性腦缺氧綜合征,于葡萄糖溶液中滴注,病人有出現頭昏,氣急,心律紊亂,循環呼吸吸驟停等,并有死亡病例報道.過敏反應也較多見,小檗堿針劑(0.1%)2-4ml im,有出現全身搔癢,蕁麻疹,體溫升高,心慌,關節疼痛,呼吸迪促,煩躁不安,惡心,嘔吐,嚴重的可致血壓下降出現過敏性休克.。
3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黃連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現代研究提示黃連有以下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包括抗菌作用( 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炭疽桿菌等);抗病毒作用(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以及抗原蟲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黃連含有小檗堿能夠抗心律失常,競爭性阻斷α-受體,降低外周阻力,減慢心率,降壓,有正性肌力作用。
3.解毒作用:對抗細菌毒素,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價,降低大腸桿菌的毒力。
4.抗炎作用:抑制多種實驗性炎癥,有效成分為小檗堿,抗炎機理與刺激促皮質激素釋放有關。
5.解熱作用:與抑制中樞PO/AH區神經元cAMP的生成有關。
6.抑制血小板聚集
7. 抗潰瘍、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粘膜作用。
4黃連的食用方法
黃連可內服,一般根據自身情況與其他藥物配伍煎湯服用,也可入丸、散劑,下面為幾種黃連食用的方法和劑量。
1.治心煩懊憹反復,心亂,怔忡,上熱,胸中氣亂,心下痞悶,食入反出:朱砂四錢,黃連五錢,生甘草二錢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時時津唾咽下。(《仁齋直指方》黃連安神丸)
2.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傷寒論》黃連阿膠湯)
3.治心腎不交,怔忡無寐:生川連五錢,肉桂心五分。研細,白蜜丸。空心淡鹽湯下。(《四科簡效方》交泰丸)
4.治心經實熱:黃連七錢,水一盞半,煎一盞,食遠溫服。小兒減之。(《局方》瀉心湯)
5.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二兩,黃連一兩。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大黃黃連瀉心湯)
6.治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栝樓實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樓,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論》小陷胸湯)
5黃連的服用禁忌
中醫認為,中藥黃連藥性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長的就是清胃熱、瀉胃火。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胃火牙痛的清胃散,就是以黃連為主藥的代表方之一。
情緒緊張急躁,睡眠質量差,飲食油膩、口味太重等都是引起胃火的常見原因。胃熱熾盛化火可導致牙齦腫痛或出血、口干、口渴、喜歡喝冷水冷飲、口苦、口臭等不適,以及面紅、大便干硬、舌質紅、舌苔黃等熱象。黃連用于清胃火時,即可單獨研末沖服,也可與其他中藥一起煎服。
胃熱熾盛的人可以服用中成藥清胃黃連丸,或者取3克黃連加水煎湯服用。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可將黃連研成細末備用,然后取50克大米或小米,加適量水煮熟,取1。5克黃連末放入杯中,加入約100毫升米湯,蓋蓋悶3分鐘即成。空腹飲用,早晚各1次。用米湯沖泡黃連末優于用水直接煎服,這是因為米湯可顧護胃氣,防止黃連苦寒傷胃。
經常胃熱的人,在不良情緒的刺激下,會出現肝氣不舒,進一步傷及脾胃,表現為泛酸、胃中嘈雜、惡心等??扇↑S連5克,吳茱萸3克,柴胡10克,加水煎煮后服用,以清肝胃之熱。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黃連為大苦大寒之品,容易傷胃,不宜過量或長時間服用,脾胃虛寒者忌用。黃連的用量病輕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兒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黃連。此外,因黃連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其他一些中藥黃連的服用禁忌:
1、《本草經集注》:惡菊花、蕪花、玄參、白鮮;畏款冬。
2、《藥性論》:惡白僵蠶,忌豬肉。
3、《蜀本草》:畏牛膝。
4、《綱目》:黃連大吉大寒,用之降火燥濕,中病即當止,豈可久服,使肅殺之令常行,而伐其生發沖和之氣乎?
5、《本草正》:黃連善瀉心脾實火,虛熱妄用,必致格陽,故寇宗熒日:虛而冷者,慎勿輕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黃連,陰在內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