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朝詩壇的“一哥”,擁有眾多粉絲迷弟。

“四明狂客”賀知章一見到他就稱他為“謫仙人”,甚至還曾以金龜換美酒,只為和李白一醉方休。

“王屋山人”魏萬,為了見李白一面,追了他三千余里,一直到了江陵才終于趕上李白。

還有和李白齊名的杜甫,一生為他寫下了十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李白自稱酒中仙_李白自稱酒仙的詩_李白的酒中仙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大咖李白的心中,也有一個仰慕的對象。

此人便是和王維并稱的山水田園大詩人孟浩然。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不是寫給女子,而是寫給他。

這首詩名為《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說到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誼,很多人都會想起《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而這首五律同樣經(jīng)典,將李白對孟浩然的仰慕寫到了極致,是兩人友誼的見證。

李白的酒中仙_李白自稱酒仙的詩_李白自稱酒中仙

李白在20多歲的時候辭親遠(yuǎn)游,在湖北安陸一帶結(jié)識了孟浩然。

彼時李白只是個初出茅廬的青年,而年長李白12歲的孟浩然已經(jīng)是聞名天下的大詩人。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而孟浩然也曾多年隱居鹿門山,寄情山水,所以即使年齡、聲名存在一定差距,志趣相投的兩人還是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關(guān)于這首詩的成詩時間,歷來有爭議,黃寶華先生認(rèn)為這首詩寫于726年,兩人第一次見面時。而郁賢皓先生則認(rèn)為是739年,兩人第二次見面的時候。

我比較認(rèn)同郁賢皓先生的觀點(diǎn),詩中曾言“白首臥松云”,739年的時候孟浩然已至暮年,比較符合這一形象。

眾所周知,李白的詩一向不受格律的限制,飄逸自然,直抒胸臆,這首詩便是典型的代表。

李白的酒中仙_李白自稱酒仙的詩_李白自稱酒中仙

詩歌開頭便表白,有情有義令人動容。

一個“愛”字是貫穿全詩的抒情主線,將他對孟浩然的仰慕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孟浩然年長李白12歲,李白又深深折服于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所以才會尊稱他一聲“夫子”。

而“風(fēng)流”一詞并不是如今我們所言的花心風(fēng)流,而是指孟浩然瀟灑磊落的品格和超凡脫俗的才華。

那么孟浩然有多風(fēng)流呢?接著的兩聯(lián)便勾勒了一幅醉臥林泉、寄情山水、風(fēng)流自賞的高人形象。

李白自稱酒仙的詩_李白自稱酒中仙_李白的酒中仙

頷聯(lián)算是對孟浩然生平的概括。

詩人筆下的孟浩然在少年時便厭惡功名利祿,到了晚年更加超然,歸隱山林,不問世事。

“紅顏”對“白首”,短短4字,便寫盡孟浩然的一生。

而“軒冕”和“松云”又是一組對比,一邊象征著高官厚祿,一邊象征著淡泊寧靜。

他放棄了人人夢寐以求的仕途,而選擇歸隱山林,其高風(fēng)亮節(jié)不言而喻。

李白自稱酒中仙_李白自稱酒仙的詩_李白的酒中仙

頸聯(lián)兩句具體描寫了孟浩然的隱居生活。

他常常在皓月當(dāng)空的夜里,把酒臨風(fēng),對月賞花,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前一聯(lián)剛說到他“棄軒冕”,這一聯(lián)又說到他“不事君”,詩人風(fēng)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隱者形象畢露無遺。

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中盛贊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和孟浩然的“不事君”有異曲同工之妙。

好酒,熱愛山水,不慕榮利,不向權(quán)貴低頭,也許這也是兩人能成為知己的原因吧。

李白的酒中仙_李白自稱酒仙的詩_李白自稱酒中仙

最后的尾聯(lián)是詩人感情的迸發(fā),將他對孟浩然的仰慕之情推向了高潮。

在他看來,孟浩然猶如巍峨的大山,可望不可即,他只能遠(yuǎn)遠(yuǎn)地仰望,向他純潔的品格拜揖。

“高山仰止”的典故最早是出自《詩經(jīng)·小雅》,表現(xiàn)了女子對心上人的無限仰慕,后來司馬遷在《史記》中以此贊美孔子“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眾所周知,孔子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是何其高,而李白這里用曾經(jīng)贊美孔子的話來表達(dá)他對孟浩然的仰慕,足見其真情。

李白自稱酒仙的詩_李白自稱酒中仙_李白的酒中仙

這首詩應(yīng)該算是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了,開篇表白,結(jié)尾再抒情,有情有義令人動容。

對于李白來說,孟浩然是一座高山,而對于后人來說,李白又何嘗不是一座高山呢?

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